美式總結:“太陽能行業(yè)體現了中國實施產業(yè)政策的方式:選擇要主導的行業(yè),向其提供大量貸款,并讓企業(yè)自行競爭。”
撰文 | 魏然
出品 | 光伏Time
當前中國光伏產業(yè)的嚴峻已經無需多言。引用王勃華的話來說就是“全產業(yè)鏈虧損、全行業(yè)虧損,這在光伏歷史上很少見,前所未有。”
而長期以來,在歐美視角里只看到了中國企業(yè)在光伏產業(yè)的主導地位。如今外國人也關注到了中國光伏產業(yè)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都~約時報》7月25日就撰文《China Rules Solar Energy, but Its Industry at Home Is in Trouble》(中國主導光伏,但國內產業(yè)陷入困局)。
作者Keith Bradsher,是《紐約時報》北京分社社長,長期報道中國經濟、貨幣政策、貿易和能源行業(yè)。
今天,光伏Time給大家?guī)肀疚娜姆g,看看美國人視角下,中國光伏產業(yè)困局,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后文光伏Time觀點均用紅色字體標識。
原文導語:太陽能行業(yè)體現了中國實施產業(yè)政策的方式:選擇要主導的行業(yè),向其提供大量貸款,并讓企業(yè)自行競爭。
過去15年來,中國已在全球太陽能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地球上幾乎每一塊太陽能電池板都是由中國公司生產的。甚至制造太陽能電池板的設備也幾乎全部在中國制造。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出口量(以發(fā)電量衡量)在5月份比去年同期又增長了10%。
(首先肯定了發(fā)展成果)
但中國國內太陽能電池板產業(yè)正陷入動蕩。
去年,光伏產品批發(fā)價格暴跌近一半,今年又下跌了25%。中國制造商通過降價來爭奪客戶,并且仍在繼續(xù)建造更多工廠。
價格大幅下調對中國太陽能企業(yè)造成了嚴重影響。過去12個月,中國五大太陽能電池板和其他設備制造商的股價已下跌一半。自6月底以來,至少有七家大型中國制造商已發(fā)出警告稱,今年上半年將出現巨額虧損。
(目前的困局基本點明,對不了解中國光伏的外國人來說,這些數字看起來應該很嚇人)
在產能巨大、出口蓬勃發(fā)展的情況下,太陽能行業(yè)陷入動蕩,凸顯了中國產業(yè)政策的制定方式。15年前,政府決定大力支持太陽能行業(yè),然后讓這些公司自行發(fā)展。政府對大量企業(yè)陷入困境甚至倒閉表現出了很高的容忍度。
(這就屬于主觀臆測了)
汽車行業(yè)也出現了類似情況。中國每年的汽車銷量約為2500萬輛,高于其他任何國家,但銷量卻僅為該國汽車產能的一半。因此,中國汽車制造商現在正效仿太陽能行業(yè),大幅降價并增加出口。
(汽車的話題在西方更受關注,所以在莫名其妙的情況下,也提了一嘴汽車)
中國的做法可能給地方政府、國家投資基金和國家支持的銀行帶來巨大的財務損失,而所有這些機構都為受青睞行業(yè)的公司提供資金。
全球商業(yè)組織世界大型企業(yè)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中國事務高級顧問戴維·R·霍夫曼(David R. Hoffman)表示:“這是一種成本非常高的發(fā)展模式,但它能夠可靠地培養(yǎng)出國家冠軍企業(yè)。”
(這是典型的用結果倒退過程和原因。前兩年中國企業(yè)狂賺西方利潤的時候,你咋不說成本高嘞?周期性的問題非要說是中國從一開始就錯了)
為了彌補國內經濟放緩,中國加倍增加工廠出口,其不惜一切代價的政策尤其受到關注 ——這招致了美國、歐盟和其他貿易伙伴的批評,他們認為中國對本國工業(yè)的大力支持是不公平的。
(因為西方國家認為不公平,所以你做錯了。但實際上,美國政府給First Solar多少補貼???)
高層周末呼吁進一步投資高科技產業(yè),包括太陽能。美國前總統特朗普上周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時呼吁終止拜登的可再生能源計劃,他稱其為“綠色騙局”。
(這里說的是中國的三中全會相關內容。把特朗普拉出來,說實話沒太懂??赡苁嵌踉谶x舉期間有流量)
位于湖南長沙的湖南神州光電能源有限公司( Hunan Sunzone Optoelectronics)是研究中國政策運轉的案例。這家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成立于2008年,早期享受到了一切可能的補貼,比如免費的土地、國有銀行低息貸款,甚至政府同意支付大部分利息。
(這都是NYT說的啊,我們不知道真假)
盡管獲得了財政支持,但工廠目前仍然空置。二樓巨大的“神州”招牌在長沙酷熱的天氣中生銹。最近一個下午,仍然在現場的是一個保安。他說制造設備1月份就搬走了,工廠將拆除,改建成辦公樓。
(得服氣,NYT這段描寫很真實。另外我要說明,2010年的時候,也是這個作者,在報道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的時候就提到了這家公司。當時的重點就是獲得各種補貼)
神州的案例是中國通過放貸和補貼導致產能過剩的典型例子。光伏企業(yè)通過削減成本和價格維持市場份額,導致少數企業(yè)存活下來,其他競爭對手在世界各地被基礎市場。
(又開始扯淡了。企業(yè)被淘汰是因為中國補貼么?成本降低是因為補貼么?光伏上市公司的財報都是公開的,融資成本都是透明的。難道只有補貼和貸款兩個資金來源渠道?)
神州工廠建成時有360名員工,規(guī)模相當大。幾年之內,中國其他地方的競爭對手也紛紛修建規(guī)模大得多的工廠。
包括通威、隆基在內的競爭對手都從大規(guī)模生產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們將部分額外的收入投入到提升效率上。
(你把這個公司和通威、隆基放在一起比較,我實在是無力吐槽。)
像神州這樣的工廠,很快就變得過時了。
國家能源局上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明確提出了“合理引導光伏上游產能建設和釋放,避免低端產能重復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
中國各地光伏制造商已經裁員數千人以削減成本。這些工人可能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可獲得一定的賠償。一些公司采取了策略,為員工提供一年無薪假期或者減薪30%。
然而,一些公司表示,他們讓工人無薪休假只是為了為未來更大的生產壓力做準備。某光伏龍頭企業(yè)副總裁說:“我們告訴工人的是,先回去休息或者務農,過了秋天,新設備好了再回來。”
(原文這里點明了是哪家公司哪個副總,但我還是隱去了。想象不到會有高管說這樣的話。)
各地的財政支持正在迅速消失。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讓地方政府的收入減少。“政府現在沒錢支持?!贝笮吞柲茈姵匕宸咒N商Grape Solar的首席執(zhí)行官Ocean Yuan表示。
7月9日,工信部發(fā)布《光伏制造行業(yè)規(guī)范條件(2024年本)》(征求意見稿)(下稱《規(guī)范條件》)提出,引導光伏企業(yè)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光伏制造項目,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新建和改擴建光伏制造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為30%。不過,太陽能行業(yè)顧問弗蘭克·豪格維茨(Frank Haugwitz)表示,這一變化太小,不足以減少中國的產能過剩。
西方國家正在提高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壁壘。歐洲已經開始禁止在政府采購項目中使用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除非中國公司披露其補貼情況,但中國公司拒絕披露。
部分出于對中國補貼的擔憂,拜登總統上個月允許對從東南亞進口的大量使用中國零部件的太陽能產品重新征收已到期的高額關稅。美國商務部已開始對進口太陽能電池板提起貿易訴訟,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征收關稅。
(都是些時效新聞,還算正常。不過歐洲那個“要求中國企業(yè)披露補貼,中國公司拒絕”的新聞,暫時沒看到其他地方有。)
中國的光伏企業(yè)有時候堅韌不拔,一些大企業(yè)在10年前倒逼之后,又重新在政府和銀行的幫助下,開始運營。
(這里說的是尚德)
長沙神州的創(chuàng)始人趙楓希望自己的公司也能復蘇。神州的一名股東于2018年在湖南一家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該公司在虧損后破產,但后來撤回了訴訟。趙楓目前在美國,他表示,他希望將公司的重點重新放在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上,這是中國產業(yè)政策的最新寵兒。
“當我們想要發(fā)展時。”他說,“我們會向銀行和政府尋求支持?!?/span>
(這里其實挺有意思的,類似趙楓這樣的人,并不是從技術上尊重光伏。他們更多的是看中政府支持的重點,然后想從中撈一筆。)